InfoQ的ArchSummit大会对我的采访
偷个懒,做个更新,今天下午InfoQ的ArchSummit对我的一些采访。我整理了一下,算做是我个人写酷壳的一些想法和总结。不过问我的这些问题并不尖锐,呵呵,不像@图灵谢工 问我的问题:“你的价值观太过理想,根本不现实,你站在道德的高点拷问社会,是不是想炒作自己?”。
1) 作为酷壳的博主,请您大概介绍下酷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,初衷是什么 ?
我写blog是从2002年开始(那时还没有blog这个词),当时对我来说,没有自己的电脑,上网很不方便,而我有写学习笔记的习惯,读书和工作中学到的一些东西需要保存在某个地方,我希望这个地方可以让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调出来看看(因为我当时的工作出差太多),正好当时的CSDN有个“专家专栏”的功能,也就是后来出现的blog。
后来Blog出现后,CSDN把自己的“专家专栏”全部迁移到了blog.csdn.net上,07-08年这段时间,CSDN的blog基本上是不能使用,性能差得不能再差,每天宕机,上传图片,贴代码,都非常不好用。也许,这就是使用.NET/Windows平台的问题(开个玩笑)。
我是从2009年3月开始创建酷壳的,创建的初衷如下:
- 我需要一个更稳定,更方便的地方,我的博客的风格不会被大众的风格所掩盖的地方。
- 我的从事新闻的老婆很不待见我在CSDN的博客,她觉得太技术,书呆子。
- 我正好看到了煎蛋这个国外娱乐新闻文摘的blog,而我正好每天会有2个小时阅读国外社区的东西。
基于上述三个原因,我自己花了4500元/年租了个主机,建了酷壳。所以,这也是你一开始看到酷壳基本上是娱乐性比较强的博客,我收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程序员中发生的事情,也收集一各式各样的程序员圈子里的各处观点。
我当时的想法是,一些特别技术的东西,我会和CSDN同步,而一些轻松的话题,我会放在酷壳。我当时的初衷就是想说明程序员并不是一个木纳、书呆子、不食人间烟火、巨无趣的一个群体,程序员圈子里同样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。所以,你可以看到11年初以前的东西我有很多网络恶搞式乱调侃的语言。

(24 人打了分,平均分: 4.13 )
先说说软件开发中的环保。比如:
(148 人打了分,平均分: 4.49 )
面试过一些应聘者,当我问到为什么换工作的时候,他们都会告诉我,现在的工作没有挑战,无聊,所以想换一个有挑战的工作。于是我问了一下他的工作情况,发现那些有挑战的东西他还没有搞懂。我总是为有这样的认识的朋友感到惋惜,因为我总是认为有挑战的东西无处不在啊,不能因为工作上没有,自己就放纵了自己。比如,面试过一个做地图的工程师,他的工作是做计算地图上任意两点的最短或最优路径的一部分功能。我觉得这个事很有挑战,也有难度,应聘者说,没什么挑战,因为他做的东西只是调用相关的算法库。他在这个项目干了2年了,当我问他有没有看过算法库,知不知道地图是怎么存储的?他却告诉我,因为没有去做,所以就没有去了解,等做的时候再了解(我希望有这样想法的人都去看看
